网罗全网热门赛事

新京报:CBA裁判专职者不足10%,姚明说的“一瞬间”判断有多难?

  • 时间:2024-05-01 22:56|
  • 来源:网络转载

4月29日,CBA季后赛第二轮开打,四强全部产生。无论是辽越对决,还是新疆对阵浙江,在比赛越来越精彩的同时,外界也期待裁判能有好的表现。毕竟,本赛季CBA的裁判问题已经多次出现,甚至引起了超越比赛本身的关注和争议。
 
新京报记者采访了业内人士,了解了目前中国篮协统一管理下的裁判晋升、考核、选拔等制度以及暴露出的弊端。中国篮球裁判整体水平的下降不是短期造成的,要改变现状,需要正视问题,积极解决。
 
现状
 
CBA裁判58人,专职裁判不足10%
 
2022-2023赛季,中国篮协从CBA公司收回裁判管理权,成立裁判委员会,实行统一管理。在中国篮协的管理体制下,国家裁判一般从最低年龄层的u系列比赛开始,积累一定场次,接受监督考核,通过更高年龄层的比赛,再进入NBL、WCBA等成人职业联赛,最后进入金字塔顶端的CBA联赛和国家队赛事。
 
在以上三级赛制中,裁判员按照20%-70%-10%的原则升降级。据悉,在2023年至2025年周期(2023年9月1日至2025年8月31日),中国现役国际水平裁判员(不含三人篮球)14人,国家级裁判员680人;2023-2024年CBA联赛共有58人参加,2023-2024年WCBA联赛和2023年NBL联赛共有91人参加。
 
这条在中国篮协执委会协调下的提升之路,给裁判员带来了大量的实践机会,他们需要逐步积累经验,锻炼能力,最终达到能够胜任顶级职业联赛的水平。然而,这条路没有捷径,每年的晋升都是一帆风顺的,绝大多数裁判员至少需要五年的时间才有机会接受CBA更大的挑战,但这距离成为一名合格、优秀的裁判员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正因为如此,人们认识到培养一名优秀的裁判和培养一名优秀的运动员需要同样的时间,甚至更长的周期。
 
在业内人士看来,这样的晋升制度设置初衷是好的,但在实际执行层面,完全可以走到后者的最低端,太多的人因为各种原因半途而废。一类情况是,裁判员大多在学校任教,需要负责学校篮协下属的中学生和大学生篮球比赛,因此他们不得不向中国篮协汇报,有时无法兼顾两者,要面对两种选择的问题,有的人权衡自己的工作和篮协的工作而放弃后者;这也导致了中国篮协管理的裁判队伍的人才流失。尤其是那些有经验和能力的人。
 
2016年3月,中国篮协发布《中国篮协裁判员管理办法及实施细则》,规定裁判员年龄为“年满50周岁不再担任裁判员”。根据工作需要,国际裁判员的退休年龄可以适当放宽,但不得超过55岁(专业裁判员另行制定标准),并且体格测试、规则和理论考核必须达到规定的标准。”当时,杨茂公、班齐、王俊智等老法官受制于新规,因年龄问题不得不逐步退休。
 
新规则规定,裁判年龄不得超过55岁,他们中的大多数人的身体和精神能力根本不是问题。多年的经验和资历不能继续为游戏贡献力量,无疑是一大损失。
 
事实上,在新规出台之前的2015年,CBA就计划推出职业裁判员计划:吹CBA的裁判员将真正以裁判员为主要甚至唯一的谋生手段,远离“兼职”的津贴形式。在2019-2020赛季,CBA推出了一项名为“哈奇计划”的官方裁判系统,该系统有五名全职裁判与CBA签约。但遗憾的是,CBA的专职裁判至今只有“金哨”严军等5人,在58名CBA裁判中不到10%。至少到目前为止,CBA的裁判还远没有完全做到这一点
 
考核
 
裁判“一瞬间”的积累还不够
 
“中国篮球已经走了这么远,如果还存在这样低级的错误,那真的不符合篮球发展的规律。”2023年12月3日,在CBA常规赛第12轮比赛中,宁波队主教练阿迪江对CBA裁判的判罚提出质疑,被罚款2万元。本赛季,因为对裁判判罚不满、言论过激甚至教练冲动的行为,可以列出一长串:郭士强、郑永刚、朱世龙、刘伟伟、张庆鹏等人因此被罚款,后三人也被停赛。其中,朱世龙因“指责裁判,扔战术板”被罚金额最高,达7万元。
 
本赛季到目前为止,CBA已经开出了22张罚单。其中,今年4月有4张罚单,共处罚13人。如此多的罚单,凸显了主裁判的“控球能力”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中国篮协主席姚明曾在媒体开放日上谈到裁判的难度,他说,观众还有机会看回放,但裁判在场上做出判断,往往是依靠一瞬间的直觉,没有太多时间去思考。这种说法很难让公众信服,在业内人士看来,它不能成为舆论造成误判的理由,因为活跃的裁判团队整体上没有足够的“瞬间”积累。
 
目前国内晋级考试制度与国际篮联一致,裁判身高男不低于1.8米,女不低于1.7米。在考试方面,先通过体能和理论,每一批有一定排名的人根据实际情况有机会参加半场或一场比赛。国际篮联采取这样的考核程序,前提是国家裁判经过多年的学习和实践,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具备处理复杂情况的素质,从国家层面影响到国际层面,登上了更高的平台。
 
然而,从基层到中国篮协整体移植这一程序,通过考试的裁判员表现出“重理论、轻实践”的特点,在真正的球场上经常制造恐惧。“从省级到国家级,每个人都在啃书本,为考试学英语,裁判也一路走到了顶级联赛。难怪本赛季有这么多有争议的决定,这可能只是一个开始。”业内人士对目前的形势感到惋惜。
 
事实上,在早期,许多著名的哨子都是在一场又一场的比赛中不断改进,直到在面对比赛中的各种情况时感到舒适和稳定,并能在压力下给出正确的判罚,保证比赛的顺利进行。但是,应用到理论考试中,老裁判员可能拿不出高分,有些人因为语言不好而无法提升到国际水平,但他们仍然被公认为吹得准确的好裁判员。
 
另一方面,过去国家裁判的提拔是两年一批,一个省级单位两到三个地方,全国只有六七十人,而现在一批国家裁判可以达到200多人,有些地方有政策优惠,一年要升一批,这意味着门槛降低了,业务水平也有了预期。
 
监评
 
裁判管理应更科学、更透明
 
作为中国职业化程度最高的两个联赛,CBA和中超一直存在着很多裁判问题,但不同的封堵和稀疏方式往往会产生完全不同的效果。今年以来,中超联赛不仅在场上进一步放宽外援政策,还在裁判处罚重点方面及时向社会反馈,努力做到公开透明。截至4月23日,中国足协裁判委员会审核组已经公布了四期裁判审查工作,并对联赛中的纠纷进行了文字和视频解读。中国足协表示:“我们将继续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积极接受俱乐部的反馈和投诉。”
 
CBA联赛管办分离后,CBA公司推出了一套裁判员监督评价体系,将裁判员队伍分为A到E五个等级和11个等级,按正确率定期升降级,包括裁判长与第一副裁判员和第二副裁判员之间的调整。中国篮协委员会仍然采用这种监督评估制度,在每场比赛结束时,委员会将从比赛控制、判罚等六个维度对三名裁判员进行逐一监督评估,共84项,并给出内部报告。
 
然而,一切也都局限于“内部”,对于联赛中出现的诸多争议性决策,中国篮协执委会很少公开做出解释和解释。从上个赛季开始,中国篮协收回了对裁判的管理权,并取消了CBA之前及时发布裁判报告的机制。
 
此外,这种评估机制最大的问题是它针对的是个人,而不是将三位评委作为一个团队或整体来对待。这可能导致每个裁判在执行判罚时,都会首先考虑个人的正确率和“自我保护”,比如为了避免吹罚点球,而不是及时弥补其他两次判罚失误。
 
“裁判在球场上的职责是确保比赛顺利、公平和公正,而不是一个高于个人的舞台。”业内人士介绍,以往对裁判执行力的评价,首先要看的是比赛整体是否顺畅,对比赛结果是否存在争议?如果没有,三位裁判员就会得到高分,个人的失误和疏漏也掩盖不了缺陷,毕竟这在比赛中是难以避免的。
 
中国篮协在现有监控评估体系的基础上,实行大数据裁判选拔。根据裁判员的个人得分,分别设置主裁判员和第一、第二副裁判员,并考虑地域回避等原则。最后,生成每个执行判断的候选对象,并在此基础上,在必要时执行手动微调。
 
我们都知道,在篮球场上,数据并不代表一切。首先,机械地用分数来衡量裁判的水平是不够科学的,因为一场攻防顺畅、势均力敌的大比分比赛是无法与裁判的考验相比的。因此,大数据选择并不能完全保证人才的最佳使用。有资深法官认为,目前CBA有能力担任主裁判的不足10人,不能保证每一轮都能顺利执行。而要到总决赛还是常规赛廖越大战、北京德比这样的重量级对决,三位主裁判的水平都不算太高。
 
据了解,这种选拔方式在执行过程中逐渐暴露出缺陷,中国篮协委员会在后期逐渐加强了人工干预,到了季后赛,经验相对丰富的老面孔入选的频率也更高。
 
裁判问题是中国篮球运动中一个常见的话题。东京奥运会和去年的男篮世界杯,中国裁判已经连续两次缺席世界大赛,整体水平下降已经是不争的事实。
 
近年来,CBA裁判问题频频登上热搜,引起外界关注,篮球管理部门也意识到了这一“痛点”。中国篮球协会主席姚明在媒体开幕式上说:“我希望你们能给我更多的意见

相关标签